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近几年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大致每年提升2到3个百分点,到2013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可能达60%,而这一趋势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都难以改变。
对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问题我国已有较清醒的认识,电动润滑泵几年来通过石油战略储备,推动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寻找资源等方式,整个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但总的说来,在能源安全战略上我们起步较晚,许多方面都没有充分准备。
国际上发达国家自身的能源安全战略体系上往往经过几十年的布局与谋划,已相当成熟并占住了位子。可以说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在″外向型″的道路上一开始就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与不确定性。中国石油企业几年来″走出去″面临的种种麻烦也说明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能源安全战略的思路。
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与不确定的情况下,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应以节能为主,石油企业″走出去″只能是一个补充。中国石油企业的大规模″走出去″除了能去的地方不太多,还可能导致全球对石油资源的竞争更加剧烈,电动润滑泵间接推动国际石油资源价格上涨。
能源安全不仅仅是″量″的安全,由于不可再生,油价长期走势是上涨的,″量″的危机也会用″价″来体现。中国广义的能源安全应该包含能源价格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而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的基本因素还是石油供需。
节能意味着抑制低效率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应当放入能源宏观平衡公式中加以统筹。当总需求量大到足以导致稀缺预期时,需求快速增长推动的不是供给,而是价格。节能对于中国来说,还意味着对内调结构、产业与技术升级与减少排放,在外部发展空间日益受到挤压的情况下,意味着双重甚至多重红利。
尽管如此,中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去″仍十分重要,但应明确战略目标。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是建立在国际能源价格将长期持续走高的假设前提下,希望在今后能源价格高昂的时候,中国受能源价格的净影响会小一些。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学习″,尤其在培养管理人才和企业经营经验方面。由于市场容量,中国的石油企业位于″500强″前列,但在″积淀″上仍有不小差距,通过走出去形成跨国能源集团,实现从简单″买资源″到全面石油产业链经营的转变。
通过石油企业″走出去″保障能源安全的内涵实质是,在可能面临的资源在外面,市场在里面,外部环境动荡且充满不确定的严峻形势下,通过向外部发展来应对危机,减少资源价格风险。电动润滑泵实质是通过″借力″,无论是借助人家的资源还是其他来解决我们自身的能源安全问题。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多重风险。首先体现在近年来能源领域的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日益复杂上。各国在能源安全战略上均有布局,而且往往存在冲突之处,能源缺乏的发达国家企业在本国政府大力支持下,具备长期经营培育的网络。中国润滑设备企业起步尚晚,当前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管理经验和人才的缺乏,在并购过程中对国际形势与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把握不足,在并购完成后对经营网络的整合不够,等等。″走出去″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风险,既是政府和油企应该认真关注,也是国内老百姓关心的重要问题。
但″走出去″只涉及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把″走出去″看作是对″资源在外面″的解读,那么我们还需要好好利用″市场在里面″的优势。即转换思路把能源的″引进来″作为进一步着眼的方向,即由中国提供市场,外国保障润滑设备能源供应的合作。如中石化和科威特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共同控股在广东省投资建设50亿美元的炼油及石化项目,科威特保证向中国的原油出口,上述模式可能是在外部发展空间日益受到挤压的情况下的又一选择。
″引进来″与″走出去″在保障能源安全战略本质上并无差异,但其好处明显,″引进来″模式不会触及各方面对能源问题的敏感,同时还可以避免许多海外能源资产并购中的种种麻烦,同时在双方的磨合中,中国企业可以不断成长。并且朝前看,还可以帮助相关国家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的过重依赖,是个双赢的模式,可以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石油政治局势中取得先机。
总的说来,由于外部发展空间日益受到挤压,我国外向型的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构建的思路,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走出去″。虽然现阶段保障能源安全战略的重点应是节能,石油企业″走出去″作为一个补充,也需要转换思路,灵活应对。